張先生是一位行銷經理,每月都有很沉重的銷售任務。由於行業競爭激烈,他就像一臺永不停歇的發動機,又像上緊發條的時鐘,奔走於世界各地,有時候走路都像小跑步一般,從沒有時間坐下來安靜地吃頓飯。
長期忙碌工作,張先生很少在家,即便回家,也是深夜家人都熟睡之後。有一天,張先生又是很晚回到家中,讓他大吃一驚的是,八歲的兒子正靠在門旁,東張西望地像是等什麼人。
他快走幾步問:「兒子,怎麼還不睡覺?」
兒子看到父親,異樣地激動,撲過來說:「爸爸,我在等你啊!」
「等我?」張先生納悶地問,「有什麼事嗎?」
兒子想了想說:「爸爸,我能問你一個問題嗎?」
「可以呀!」
「你一個小時可以賺多少錢?」兒子天真地問。
張先生沒想到兒子會關心這樣的事情,但還是認真回答:「要是你一定想知道的話,我告訴你,我每小時可以賺二十美元。」
出乎張先生意料的是,他的話音剛落,兒子就說了一句:「那你可以借給我十美元嗎?」「這……」張先生有些不悅,他想,兒子等我原來是為了要錢,小小年紀就學會了胡亂花錢,這還得了!所以他沒有同意兒子的要求,而是把他教訓一通。可是過了一會兒,張先生逐漸平靜下來,對剛才的做法有些後悔,畢竟孩子還小,也許他真的需要買什麼東西。再說,他平時很少開口要錢的,自己沒有搞清事情真相就責備他,是不是太過分了?想到這裡,他主動走進兒子的房間,遞過去十美元。
兒子高興地接過錢,一邊說著「謝謝爸爸」,一邊迫不及待地掀開枕頭,從底下拿出一疊被弄皺的鈔票,細心地數著。張先生看著兒子的舉動,好奇地問:「兒子,你已經有錢了,為什麼還要向爸爸要?你到底想買什麼?」
這時,兒子舉著手裡所有的錢,興高采烈地說:「我存的錢不夠,現在好了,終於夠了。爸爸,我現在有二十美元了,可以向你買一個小時的時間了。
明天學校有家長會,很希望你能參加。」
這則故事讀來令人頗感辛酸,孩子由於缺乏父愛,不得不花錢購買,這個細節告訴我們,情感在人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意義。現代社會,隨著教育的深化和發展,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
情感教育是相對於「唯理智教育」而言。唯理智教育的具體表現是沒有把情感發展列入教育目標之中,強調知識獲得和智力訓練;在教育過程中,扭曲、阻礙學生的情感發展;師生之間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為了追求訓練目的,不把學生視為一個有感情的人,進而對學生的人格尊嚴造成侮辱。
前蘇聯教學論專家斯卡特金是著名的情感教學思想提倡者,他認為情感是學生認知能力發展的動力,因此提出了「教學的積極情感背景原則」,認為教育必須創造和諧的教學氣氛。
那麼,情感教育到底是什麼呢?簡單地說,情感教育就是使學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它具有興趣性、成功性、審美性、創造性的特點。
進行情感教育有很多價值,具體表現如下:
1、可以促進學生認知的發展。
2、促進建立良好人際關係。
3、促進學生開發潛能,並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4、可以完善學生品德,有利於學生社會化發展。
當代世界各地情感教育的發展狀況如何呢?在英國,著名教育家尼爾於一九二四年創辦的夏山學校,是快樂教育的典範之作。以尊重生命、尊重個體為指導思想,教育的目的是適應兒童,使兒童學會如何生活。六○年代,英國學校興起一種以培養道德情感為主的體諒教育,基本思想是多關心、少評價。
在美國,情感教育的發展,以職業指導與諮詢為主,特點是利用專家的力量為那些有特殊需求的學生服務。
PS:本內容取自宇河出版之《關於教育學的100個故事》一書中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