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終此一生,我們都處在各種各樣的關系中,與父母之間、與朋友、與兄弟姐妹、與愛人、與同事或者與某位萍水相逢之人……你決定著關系的路線。是你——不是上帝,不是其他人,不是你的命相,不是命運,不是職業、年齡、種族、教養,也不是你有多少錢——決定了你的關系走向何方。關系現在是,而且將來會一直是,人生的一部分。它是人類最大的難題,本書將告訴你如何在各種關系中,實現愛、平和、喜樂,使人生變得美好而圓滿。

 

幸福不換手,抱怨遠離我!

創造好運吸引力,擺脫抱怨惡勢力!

為自己創造心想事成的無怨人生!

 

你認為你很樂觀嗎?你有沒有數過自己每天會抱怨幾次?

你覺得自己老是碰上衰事,所以唉聲嘆氣嗎?

本書要邀你加入一項特別的行動,

從今天開始,養成正向思考、積極行動的「不抱怨」習慣,讓幸福快樂長相左右!

抱怨就是在講你不要的東西,而不是你要的東西。

當我們開始抱怨,就是將焦點放在不如意、不快樂的事情上,

我們說的話表明了我們的想法,而我們的想法又創造了我們的生活。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也是一種負面的吸引力法則:

你發出的抱怨和牢騷越多,你所招惹來的抱怨、牢騷和負面能量也會越來越多……

你的手中,握有翻轉人生、改變世界的秘密。

美國知名牧師威爾.鮑溫,發起了一項「不抱怨」運動,

邀請每位參加者戴上一個特製的紫色手環,

只要一察覺自己抱怨,就將手環換到另一隻手上,

以此類推,直到這個手環能持續戴在同一隻手上21天,

那時你就已經養成不抱怨的習慣了。

覺得很難嗎?

不到一年,全世界就有八十個國家、六百萬人熱烈參與了這項運動,學習為自己創造美好的生活,甚至進而影響了他人,讓這個世界充滿平靜喜樂、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

而你也可以成為其中的一分子,一起來體驗「不抱怨」的神奇力量!

在本書中,威爾.鮑溫除了要介紹這個特別的「不抱怨」運動,也將藉由許多平易近人的生活故事、以及溫暖懇切的心靈建議,一步步地探索我們為什麼會抱怨,抱怨是如何破壞我們的生活,我們又要如何驅除這種殺傷力十足的語言表達形式。

給自己一個機會堅持下去,你就能擁有心想事成的無怨人生!

推薦:「不抱怨」的禮物 台中市長胡志強

當時報出版邀我為這本書寫序時,我的想法是:比我更適合的人選太多了,我的太太就是其中之一。在重大車禍之後,她受盡千辛萬苦,不停地開刀與復健,飽受身體和精神的挑戰,她是很有資格「抱怨」的人:怨天、怨地、怨命運、怨撞擊她的駕駛者..但是,她沒有!

她選擇忘記那段不堪回首的時刻,放下,不抱怨。她將所有的精神心力,拿來感謝為她搶救、醫療、祈福禱告的「天使們」。她謝天謝地、謝諸佛諸神,感恩自己可以浴火重生。

「只要有一口氣在,沒有什麼好怕的。我要往前看!」她微笑地說。

我看著她像孩子般的純真眼神與甜美笑容,內心深深撼動。

不怨天尤人,多麼不容易。但也因為她如此善良堅強,老天賜給她一條光明的路。如果說,這次事件是個分水嶺,她越來越清楚,期許自己在新的階段,奉獻更多心力在公益活動上。因為她得之於社會,也想回饋於社會。

誠如書中所言:「不抱怨的磁場,將引來更多平安喜樂。」

現在太太無論走到哪兒,來自各方的無限祝福如影隨形,她的個性比以前更開朗豁達。

然而,為什麼人要抱怨?難道大家不知道,「怨天尤人」是一種負面的思考與具殺傷力的表達方式?我想原因也許是:人們看到了生命中缺憾與不完美的一面。而事實是:如果你想探看生命中美好的一面,你一定也看得到。關鍵在於:你把眼光放在哪裡?

「推行『不抱怨運動』的目標是什麼?」美國「歐普拉秀」的副製作人問本書作者—名牧師威爾.鮑溫。他說:「轉化我們這個世界的意識。」

「轉化」一詞形容得很貼切,表示「不抱怨」與「抱怨」的思緒是活的、可以移動與變化的。

作者除了在書中詳細介紹這個極富創意的活動,也藉著許多故事與建議、提醒,循序漸進地分析、探索我們內心深處真正的聲音與渴望;很重要的是,促使讀者把抱怨轉化成行動的力量,而否極泰來。

看到書的後半部,有一段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愛的定義是什麼?丹尼斯.衛特雷醫師說:「愛是無條件的接納,並著眼於光明面!」作者說:「當我們決定接納各種人事物,並從中發現其光明面時,我們會體驗到越來越多的良善與美好。因為我們的關注,將使這樣的期許在生活中實現。」此一說法與中國人「心想事成」的解釋,多麼類似,也能互相印證。

這些時日,我從太太身上,看見「不抱怨」的正面影響與神奇力量,如同來自天上的「禮物」。如果她都能做到,我們為什麼不能?!

運用智慧,就能不抱怨      遠雄企業集團董事長趙藤雄

經常看到的職場漫畫或是辦公室側寫文化,就是當老闆開口訓誡時,職員都低頭不語,心思卻想著外面的花花世界,而離開辦公室後,立即把剛才老闆的一番話拋諸腦後,找個人去訴苦、狂歡,大大諷刺「抱怨無用論」。

很多員工總是認為,老闆最有權利抱怨—抱怨經濟不景氣、抱怨公司不賺錢、抱怨員工不上進、抱怨股東不支持、抱怨廠商不配合、抱怨材料成本又上漲、抱怨客人不上門、抱怨觀光不消費、抱怨政府官員不做事、抱怨銀行緊縮銀根..等,但是靜下心來思考,抱怨有用嗎?抱怨能改變不佳的情況嗎?能獲得支持嗎?能增加競爭力嗎?唯有將時間與心力運用在知識與智慧的基礎上,將成功與失敗的經驗分享給合作夥伴,轉換成更有意義的「執行力、競爭力、永續力」,才是正確之道。過去,不管是事業順或不順,我一直抱持著感恩惜福的心情,去面對愛護我的長官、好友以及同仁,大家一起打拚,才能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我曾經因早期的建築業風氣影響,應酬過多,導致五臟六腑幾乎皆有毛病。當時醫師也警告過我,若不趕快就醫,可能再活不久了。從那時痛失健康開始,我真正領會健康的重要,決心要運動和戒掉煙酒。經過一段時間的療養和恆心的運動,很慶幸到現在仍然活力充沛,而且奢望活至八十歲,甚至更久。這樣的病痛經驗,使我深切感受生命的可貴,也再次體認到人的再生能力是很強的,是否發生作用,全賴人的「意志力和決心」。

所以說,一個人的成功,意志力和決心之力量是不容忽視的,它是成敗的重要關鍵。同樣的,要去除「不抱怨」的習慣,能用環保又省錢、有效的戴手環運動來提醒,大家都應該用意志力和決心一起響應,共建美好、和諧、幸福的社會!

内容簡介:

各種信仰的教會也已進行不抱怨的生活系列和課程。最近我在另一個城市的印度餐廳吃晚餐,裡面所有員工都戴著紫手環;當我問我們那桌的服務員是從哪裡拿到手環時,他回答:「我們的印度寺廟發的。」因為他們,我們創造了不抱怨的教會計畫,同樣能從網站免費下載。

高貴不是來自比另一人優越,真正的高貴來自比原來的自己優越。—印度俗諺

這幾年,我平均一年有二十至三十場人數達四千人的演講,我很幸運能在各大會、集會和員工發展計畫的政策性演說中分享不抱怨的概念,演說對象有財星前二十大企業、軟體企業、直銷公司、行動電話製造商、大型會計師事務所、州立學校的心理學家協會、政府機關、醫院、銀行及其他許多機構。

我們創造了一個電腦程式能在網站免費下載,它將在桌面上提醒你,這是21天不抱怨旅程中的第幾天;我也為此程式撰寫每天寫一則短訊,從這個小工具跳出來,幫助你專注和得到激勵。

我最常被問的問題之一是:「你剛開始有想過這活動會變得這麼龐大嗎?」

答案是:「沒有。」

最近我接受一本頗富盛名的期刊專訪,這本期刊啟發作家要在寫作上精進、取得文學經紀人,並讓作品出版。訪問者問道:「所以,你能否告訴我們的讀者如何也能創造全球性的運動?」我噗地大笑不停。

當我終於恢復鎮定時,我回應:「不能耶,我不知道。」

的確,當我們在2006年7月23日發出第一批250 個手環時,我說:「我們會成為一波將不抱怨傳到全世界的漣漪」,但大家無時無刻都在發這種豪語。

從密蘇里州堪薩斯市開始的一個簡單思想怎麼能將震波傳送到全球各個角落,而且為什麼五年後這股風潮仍持續著?為什麼短短幾個月裡,臉書上的粉絲就從零竄升到在我寫稿時的將近兩萬人,而且還持續增加中?

為什麼Google 快訊仍湧入,陳述人們正組成團體和讀書會來彼此支持進而變得不抱怨?

為什麼在初始的五年後,每天都有數十人發現這個觀念又把它推出去,而且常常是用我根本看不懂的語言?

對這個問題,我想了很多,也相信我有了答案。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這本書和不抱怨運動的核心概念。這個思想持續在全球造成衝擊有兩個原因: 

1.世界上有太多的抱怨。 

2.這世界不是我們想要的樣子。 

我相信這兩者互為關聯。我們忙著把焦點放在世界上不對勁的地方,這從我們的抱怨就可以得證,以至於使這些問題歷久不衰。 

我們偏執於不對勁的東西。我們抱怨大大小小的事,結果就是把焦點都放在問題上面。抱怨並不能使問題解決,而是使我們的挑戰艱鉅,使我們不採取行動讓事情變得更好。 

目前,世界偏執於負面的事物;這就像一片雲遮住天空,不讓我們看到能照亮並解決我們的挑戰的光。 

在你繼續往下讀之前,我應該先給你一個警告。讀了這本書,你會更察覺到負面和抱怨。事實上,那就像有人在你的世界裡把抱怨的音量轉大聲。然而,一旦你察覺了,你就能選擇是否要參與抱怨。 

在我小時幾乎每個人都抽菸,我還記得到小兒科醫生那裡檢查氣喘。卡索醫生會把聽診器放在我的胸口,然後喘氣說:「深呼吸。」,他喘氣是因為我的醫生照例會在嘴邊叼一根菸。 

當時多數人都抽菸,包括治療小男孩氣喘的醫生。每一個人、每一樣東西,人們的衣服、頭髮、口氣、家具、車子、辦公室、電影院等等都聞得到菸味,但我們都太習以為常而沒有注意。今天,美國幾乎沒有一個公共場允許抽菸。如果你到一個人民仍可自由抽菸的國家,就會詫異於菸味可以穿透一切有多麼嗆鼻和討厭。然而這些國家的人就像幾十年前的美國人一樣,都聞不到香菸的臭味。 

你踏上自己的不抱怨之旅時,你就會開始注意到多數人的態度和評價是多麼負面,包括你自己也是!負面的東西已經存在,你可能只是第一次察覺到。抱怨現在就像菸味,隨時環繞著你,但你將開始注意到。 

當你看到發生的是什麼「新聞」時,就會真的對我們的負面傾向更為覺察。 

幾年前,我受邀到加拿大一個經濟拮据的小城對當地的居民演講。演講當天,我與市長及該城的顯要人士共用午餐,包括當地的報紙發行人。在討論過不少正面思考和說話的重要性後,報紙發行人勉為其難地靠過來對我低聲說:「威爾,我很不想明說,可是報紙的標題如果是『危急關頭』,賣點一定會比『天大的好消息』多十倍。」 

我請發行人不要有罪惡感。他不是叫大家要買哪些報紙,而是和其他媒體人都找到一個向大家的偏見靠攏的方法。我們總是對錯誤和不好的事情有胃口,也大有理由去想起這些事,箇中原因我會在這本書中解釋。 

埋怨和抱怨的傾向可視為小心眼與低智力最明確的徵兆。—傑弗瑞領主(LordJeffrey) 

我認識一個一天看24小時CNN的人,真的是一天24小時;他甚至陪CNN睡覺,讓新聞從床腳邊的電視旁大叫。他是我認識的人中最惶恐也最負面的一個。 

我自己在幾年前就選擇不看、不讀、不聽其他人所謂的「新聞」。我們接收到的不是新聞,暢銷作家依絲特.希克斯(Esther Hicks)最近評論說如果新聞能精確反映一天的事件,那麼30分鐘的節目裡會有29分59秒的好事發生,而不好的消息只會是螢幕上一秒的光點。我們所謂的新聞其實是不好的新聞。要盡可能從不抱怨之旅中獲益,我鼓勵你不要再看、再聽、再讀「惡新聞」。 

不用擔心,如果真的有重大事件發生,一定會有人告訴你。麥可.傑克森過世時,我在坦尚尼亞的姆萬札(Mwanza)。當天我一大早就去捐血,該中心的負責人跑出來告訴我麥可.傑克森的死訊。我在世界的另一頭,而有人確保我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所以如果有由什麼重要的事情,特別是負面的事情,其他人一定會對你不吐不快的。 

你得開始像照顧花園一樣照顧自己的心思。在《人如其思》(As a ManThinketh)一書中,詹姆士.艾倫(James Allen)說得很精采: 
人的心思可比一座花園,可以聰明地栽培或任其叢生,但無論栽培或忽略,都一定都會發展出來。如果不把有用的種子放進去,那麼一群無用的雜草種子就會掉進去,也會繼續長出同類的東西。 

負面思想是我們用抱怨種在這個世界的種子,這些種子會長大。因此要維護、保護你的心思。擋下從別人而來的負面思想和一些人所謂的「新聞」,然後,現在就開始把你的論點從破壞性轉為建設性你的思想創造你的生活,你的話語表明你的思想。 

世界正在對新的存在方式和新的生存層面覺醒,邁向這種轉化的第一步就是不再用持續講述的方式把能量放在不對的地方。 

我們的思想創造我們的生活,我們的話語表明我們的思想。如果你只從這本書得到這個觀念,那麼光是這個觀念就能轉化你的生命。 
你無時無刻都在用你關注的思想創造人生。 

你可能聽過朗妲.拜恩(Rhonda Byrnes)的《祕密》(The Secret)這本書或同名電影;所謂的祕密就是:我們朝自己的思想前進,宇宙就會陳明我們所想的來加以回應。 

祕密(The Strangest Secret)。他說<最奇怪的秘密>靈感來自拿破崙.希爾(Napoleon Hill)的《思考致富》(Think and Grow Rich),而希爾又歸功於卡內基、亨利.福特和其他人。所以這根本不是什麼新的觀念,它今天似乎使關鍵的大眾有更加完整的認識,但數以千計的偉大哲學家與教師千年來一直在告訴我們這個祕密:》引發了世界的共鳴,對我而言,這其實是重述厄爾.南丁格爾(Earl Nightingale)在1956年的錄音<最奇怪的祕 


「照你的信心,給你成全了。」—耶穌,馬太福音8:13 
「宇宙即變化,我們的人生由思想所創立。」—羅馬皇帝奧里略(Marcus Aurelius) 
「諸法皆以心前導,心是主宰,諸法唯心造。」—佛陀 
「改變你的思想,你就能改變你的世界。」—心理學家皮爾(Norman Vincent Peale) 
「你是今天的思想所造就的樣子,也將是明天的思想所帶領的樣子。」—作家詹姆士.艾倫(James Allen) 
「我們成為自己思想的東西。」—厄爾.南丁格爾 
「我們最高的道德文化階段,可能就在察覺自己應該控制思想之時。」—達爾文 
「為什麼我們就是命運的主人,靈魂的統帥呢?因為我們有控制自己思想的力量。」—孟塔培(Alfred A. Montapert) 

你所思想的,你以行為展現;我們的思想創造我們的人生,我們的話語又表明我們的思想。如果你願意改變你的話語,那麼你的思想就會跟上,你也將會改變你的人生,生命將會落向廣大的正向或負向連續值中。和全球上千個人交談過後,還沒有人跑來跟我說:「我是你認識的人裡面最負面的一個」。人在悲觀而非樂觀時,似乎都有個盲點。他們的言詞可能向他人透露負面的思想,但他們自己卻聽而不聞。他們可能經常發牢騷—在我通過21天的挑戰之前,我自己也是其中之一—但多數人(包括我)都認為自己是正面、歡欣、樂觀、快活的。 

為了要有意識地創造人生,控制心思是很重要的。不抱怨的手環不是什麼象徵,只是在手腕上展現你支持不抱怨的生活,而是一個察覺的工具,在使用得當時,將使你察覺有到自己何時抱怨、又有多麼常抱怨,如此才能不再抱怨。 

當你歷經不斷交替、反覆將手環從一手換到另一手時,你就會開始注意自己的話語。這樣,你就會開始察覺自己的思想。紫手環替你的負面設下陷阱,這樣才能逮到這個負面,然後假以時日,讓它不要再回來。 

恐怕沒有一個生命情境不是因為那些保持不抱怨的人而得到改善的。更好的健康、更滿意的關係、職場上的升遷、感覺更平靜喜樂,聽起來不錯吧?這不但可能,而且很有可能。有意識地努力使心的硬碟重新格式化並不容易,但現在就開始,不用多久—反正時間無論如何都會過去—你就能擁有自己一直夢寐以求的人生。 

滴水成壺。—佛教諺語 

到我們的網站訂購不抱怨手環: www.AComplaintFreeWorld.org。以手環作為成長轉變的工具之使用方法如下: 
1.開始將手環戴在一手手腕上,現在是在21天之旅的第一天。 
2.當(不是如果)你逮到自己在抱怨、批評、講閒話或嘲諷時,就把手環移到另一隻手上,重新開始。你又回到第一天。 
3.堅持下去。通常要花四到八個月才能達到連續21天不抱怨。 

為什麼是21天? 
科學家相信持續的行為大約要花21天才能變成習慣。諷刺的是這也是小雞孵化的時間。 

不要氣餒。如果你對自己誠實,你就會發現自己可能要花好幾天、好幾週、甚至好幾個月才能到第二天。然後你會抱怨,接著又回到第一天。但你不會再花那麼久的時間才到第二天,你的成功也會自行增強,讓你更容易維持。 

多數人的不抱怨模式看起來就像這樣:第一天、第一天、第一、第一、第一、第一、第一、第一、第一、第一、第一、第一、第一、第一、第二天!回到第一天、第一天、第一天、第一、第一、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一天,等等。 

有些人告訴我,他們要等生活狀況好一點再來做到不抱怨。這實在很滑稽。 

等生活狀況改善再開始21天不抱怨的挑戰,就好比要等身材完美才開始飲食和運動養生一樣。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e 的頭像
    Jamie

    靚嘉 ~~明天會更好~~

    Jam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